當鋪,大多數人對這個名字陌生而熟悉,熟悉是基本上都在古裝電視劇里面見到過,有百姓為了生計把家里的值錢物件拿到當鋪當掉,換成錢,等到經濟富裕了再去把東西贖回來。
陌生是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基本沒有看到過當鋪的存在。
還有一點就是在我們的認知里,當鋪跟富人是密不可分的,能開得起當鋪的,都是達官顯貴,當鋪是一個非常暴利的生意,那么當鋪的生意究竟有多暴力呢?當鋪在我國歷史上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?下面就跟著小編一探究竟。
當鋪真的是一個暴利行業?
當鋪其實是明朝時期對于典當行業的店鋪的一種叫法,當鋪說的復雜一點就是收取動產或者不產來作為抵押,然后提供給你資金的一種機構。
典當典當,就是我拿一件東西去你那抵押,然后你給我銀子,票據,到期我可以拿著票據以及本金利息來你這把物件贖回去。
一般當鋪會把抵押的物品的實際價值打折扣,畢竟需要當東西的都是急需用錢的主,現金才是他們當下需要的,所以正如大家所料,當鋪是極為暴利的生意。
每逢戰亂年代,常常會有土匪洗劫當鋪,畢竟一座城市除了官府,就當鋪里面值錢的東西多,簡直就是一個“藏寶閣”,如果當鋪被洗劫了,那么有人來贖當的時候當鋪只能招架賠償,自認倒霉。
所以當鋪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。